2018年11月13日,EON体育4娱乐2017級博士研究生第一次學術報告會(總第17期)在光華路西主樓501、701、702室舉行⚒👫。本次學術報告會分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場、思想政治教育專場和中共黨史專場🥅。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場中💯,田家豪運用馬克思生活世界理論闡釋了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與習近平美好生活的理論根基;王敬分析了馬克思關於中國近代社會的論述;武亞運基於馬克思人學理論的考察,闡釋了人工智能與人的發展。針對田家豪的報告🤶🏿,肖巍老師指出,馬克思的生活理論可以用生活觀念替代,研究需要厘清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馬擁軍老師提出😌,要認真研究馬克思思想中對宗教美學揚棄的部分🐏,做論文應該有問題意識而不是簡單堆積素材。針對王敬的報告,戶曉坤老師認為👰🏼,研究選題很好,可以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找出把握歷史資料的方法論;高建昆老師提出,研究應該更多地關註馬克思的評價及其啟示。對於武亞運的報告,諶中和老師認為,研究選題很好👨👩👧,從倫理學人學的視角進行解讀很具有現實意義,但是要把握好研究的角度、方法與歷史觀👨🏻🦯;吳海江老師指出,學術研究需要具有更廣闊的視野,要多與校外的博士生開展交流👬🏼。
在中共黨史專場中,方敏利用空間結構理論分析了1949-1950年上海對外關系的空間建構🎋;嚴哲文從歷史淵源、文獻研究、定性思考等角度分析了抗戰後期中共“反中國法西斯主義運動”;章慧從交流態度📓、交流思維、交流對象和交流形式等方面詳細表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外黨際交流特點。針對方敏的報告,薛小榮老師表示,論文中對空間理論的掌握還不是很嫻熟👨🏿💼👨🏻🦰,研究應構建立體的體系,而不是平面化的堆積;楊宏雨老師指出🧚🏽♀️,學術論文要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研究要體現上海的特色🐖。對於嚴哲文的報告,高曉林老師提出💗,歷史研究要註意用詞的恰當性🏂🏼,不僅要考慮國民黨方面的史料,還要考慮國共兩黨統一戰線抗日的史料👩🏻⚕️;杜艷華老師提出,歷史事件與思潮之間具有差異性,文章需要理清事件與思潮的關系。針對章慧的報告,肖存良老師指出,論文應針對國際上對中國政黨製度和中國的政治製度的認同問題做出回應。
在思想政治教育專場中,吳迪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進行了法理學視角上的解讀;程瑾茹詳細地分析了儒家價值體系的時代超越性與局限性;張睿就日常生活的政治觀念建構及展現這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微觀轉向進行了詳細解讀🦥;曹晶介紹了當前我國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現狀;陳峰以移動互聯網產品為例🔼🔠,圍繞當前網絡政治動員基本狀況與特征進行了研究;董扣艷闡述了網絡二次元敘事對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啟示;高峰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文化含義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探討;賈小寧闡發了消費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楊智勇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例📠,分析了當前中國主導價值觀政治傳播的問題;張弛介紹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概況👩🏿🦳;鐘祝剖析了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結構體系👮🏻♀️;周琳琰深入分析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情境化轉向。針對吳迪的報告🧜🏿,高國希老師認為,文章中對具體的意識形態屬性沒有闡述⚫️,提意識形態不能僅體現戰鬥性。對於程瑾茹的報告🍊🤾🏽♀️,王賢卿老師認為🚴🏿♂️,報告對局限性的分析不夠具體🏃♀️➡️,要適當分析局限性產生的根源。對於張睿的報告,張奇峰老師強調🤶🏼,不能將政治視為社會中最重要的概念,還要兼顧情感與價值等🧓🏽。針對曹晶的報告🧌,邱柏生老師指出🧘♂️,陳述研究狀況的時候需要體現出講故事的基本要素和講故事的形態。針對陳峰的報告,張奇峰老師認為,研究的新意不夠突出,網絡動員和社會動員之間的差別需要更詳盡的剖析。針對董扣艷的報告🛁,董雅華老師提出,二次元作為一種渠道,我們應該選擇利用、禁止或規範。研究要從對其具體內容的研究中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針對高峰的報告☘️,邱柏生老師認為,報告中缺乏對文化類型、文化樣態及風格的分析🪻,對於思政課程的定義過大。針對賈小寧的報告,高國希老師認為,研究可以對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如比較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梳理它們之間的關系🧙。對於楊智勇的報告,董雅華老師提出,研究要講清楚主導價值觀的政治傳播的概念和要素。對於張弛的報告,高國希老師認為,論文不能僅停留在對現狀🦻🏽、問題、分析📨、對策的分析🛕,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性。對於鐘祝的報告🤭,邱柏生老師認為✊🏻,報告缺乏對農村的有關政策法規環境的研究。文章缺乏一種動態的脈絡🤏🏼。針對周琳琰的報告,張奇峰老師指出,報告沒有對具體適用的理論做出說明☝️,理論分析過於籠統。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場中,包煒傑分析了《共產黨宣言》提出“消滅私有製”的原因🚄;程廣明探討了《資本論》中公有製理論的新時代價值;劉佳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重要論述出發🐈⬛,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進行了闡發;歐萬彬圍繞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對城鎮化的超越進行了報告;舒國宋梳理了習近平關於“健康中國”建設的系列論述🙎🏽♂️;張青子衿分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的共同體精神及其當代意義。針對包煒傑的報告,郎秀雲老師表示,部分概念的闡述需要更加清楚,比如消滅私有製與重新建立個人所有製之間的關系是什麽等;對於程廣明的報告,嚴金強老師認為,論述的五個角度之間有重疊現象🪮,各角度設置的周嚴性需要進行再思考🫶🏼;針對劉佳的文章,宋道雷老師提出🧑🧑🧒,群團是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觀點必須得到強調👳🏻,關於工會的研究需要更詳實的文獻綜述🍽;針對歐萬彬的報告,周文老師提出🤱🏻,研究需要註重對學科和文獻的把握🌩,對中國化問題的研究要註重方法的系統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對於舒國宋的報告,周文老師指出,文章需要加強學理性的分析🙆🏻♂️,研究需要做得更加深入和細致;宋道雷老師針對張青子衿的報告指出🦹🏽♀️,理論的引用要切合原作者本身的觀點💑。
此次學術報告會幫助同學們提高了對自己論文研究方向的認識,推動了後期具體研究工作的系統和深入。
供稿:張玥琪、葉丹🏋🏽♂️⁉️、趙方源🕵️♀️、霍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