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EON体育4娱乐2018級碩士研究生第二次學術報告會(總第二十二期)在光華樓西主樓501💁🏻、601、701室舉行。本次學術報告會分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場、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場、思想政治教育專場、中共黨史專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場等。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場中,田甜闡釋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問題的思考🧑🏽🚀;王聰會論述了羅爾斯正義觀的馬克思主義批判;楊廣磊闡釋了18世紀以來國際分工體系的演變及啟示;張玥琪從赫斯思想的生成背景、赫斯思想的主要內容🤷🏼♂️、赫斯思想的歷史意義與局限性等方面對赫斯的思想進行了闡述⏏️☦️;左航宇通過施蒂納對費爾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唯一者”最終落入費爾巴哈的反面、馬克思“現實的人”對費爾巴哈與施蒂納的雙重超越三個層面闡釋了馬克思“現實的人”的意義。
針對田甜的報告,諶中和老師指出,需要思考人的本性是否等於人的本質這一問題;林青老師指出,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討論未必集中於早期文本🏎,需要深入社會關系探討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基本概念、對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具體分析作出具體呈現。馬擁軍老師指出🥃,文章的篇章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完善,需要進一步進行經驗的研究而不是只停留在思辨的研究🤘🏿。針對王聰會的報告,馬擁軍老師認為,論文對他人研究觀點的闡述條理清晰,但對於自身觀點的闡發不夠鮮明突出💘;林青老師提出,論文研究內容集中於政治經濟學批判👦🏽,因而需要對論文標題進行斟酌。對於楊廣磊的報告,諶中和老師指出👋🏼,對於論文中所指出的三個發展階段的內在邏輯與發展依據需要進行提煉;林青老師提出2️⃣,論文停留在羅列事實層面是不夠的📒,需要進行深入考察;馬擁軍老師提出,論文需要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特征🧑🎄,需要將涉及的原理的變革進行梳理與闡發。針對張玥琪的報告,林青老師表示,論文在梳理赫斯思想時對費爾巴哈這一因素的探討不夠深入❤️;馬擁軍老師指出😕,馬克思和赫斯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對此研究線索需要更加分明🗞,需要充分考慮理論因素與實踐因素,不能只考察哲學與倫理學。對於左航宇的報告,諶中和老師認為,研究選題與研究內容十分契合🛣,基礎紮實、形式很好;馬擁軍老師指出,研究需要在方法論上更加深化以使研究內容更加完善;林青老師指出,研究內容需要加以豐富,對“唯一者”與“現實的個人”的探討可以展開更為充分的論述🧑🏭,使研究內容更加飽滿👩💻🔮。
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場,程鵬鵬分析了莫迪政府對外政策對中印關系的影響🙏🏻💔;龔佳俊探討了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挑戰🐶🥢,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之策;許雨婷詳細闡述了中國的反貧困經驗對全球減貧的啟示;姚淳對當代中國網絡民族主義的社會功能和影響進行了分析。
針對程鵬鵬的報告🖕,肖巍老師認為應該結合畢業論文,將莫迪政府和印共聯系起來進行研究☂️,展示的PPT應該加以改進;薛小榮老師認為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戰略與中國在印度洋的發展戰略之間的博弈以及巴基斯坦、美國等多方因素的幹涉均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針對龔佳俊的報告🏰,肖巍老師認為文化保守主義背景較為復雜,應該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並且要著力於其創造性轉換進行論述;薛小榮老師認為一方面應該搞清楚文化保守主義的歷史脈絡,另一方面文章部分用語過於武斷;吳海江老師提出一方面應該進一步加深理論分析,另一方面要註意批判並非全盤否定,要有破有立💋。針對許雨婷的報告,肖巍老師認為國內目前的反貧困經驗主要體現在“三個力”:動力👃🏽、合力⤵️、能力,應該對經驗進行準確概括,在中國反貧困經驗對世界的影響上需要再做文章✳️;薛小榮老師認為應該認識到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是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造工程🙎🏻♀️;吳海江老師提出應該繼續考慮如何使文章更接地氣。針對姚淳的報告,肖巍老師認為應該對網絡民族主義有所界定✋🏻,文章在社會功能和影響部分需要改進;薛小榮老師認為要對典型的轟動性事件進行剖析🙆🏼♀️🧑🏻🎨,並且要結合實地走訪實踐進行深入分析;吳海江老師認為文章框架略顯生硬👩🏽🏫,可以根據自己研究內容加以修改。
在思想政治教育專場,陳金洪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觀來審視羅爾斯的平等觀,劉淑敏就美育與德育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了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機理💁🏻♂️,曲文鵬以以色列對大屠殺歷史敘事為例,對我國當下的歷史敘事與國家認同建構展開研究與論述,王蕊寒通過闡釋隱性教育的機理論述了隱性教育在大學生公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王舒探討了新時代我國語境下“國家認同”的意蘊🧙,張茜通過反肖戰粉絲事件,分析了網絡公共生活中的“再封建化”與“假面化”,朱櫟瑤從《詩經》蘊含的“德”的意蘊出發,探討了其在新時代德育中的價值與意義。
針對陳金洪的匯報,張奇峰老師指出,對羅爾斯的批評要符合羅爾斯的原意🫅,並且要重點考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羅爾斯平等觀的超越性。針對劉淑敏的匯報📭,高國希老師指出,美和德的關系要更加突出,形成機製上有幫助,美育能否直接引導德育要更進一步研究😭。針對曲文鵬的匯報🧎🏻,唐明燕老師指出🍂,關於我國開展歷史敘事推動國家認同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還需要進一步思考。針對王蕊寒的匯報,王賢卿老師指出,在探討隱性德育的作用機理與實現路徑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針對性與深刻性。針對王舒的匯報,董雅華老師指出,新時代的語境是如何體現的,如何直接面對新時代的國家認同問題🧑🔧,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針對張茜的匯報🧖🏽♀️,張曉燕老師指出🫰🏽,對偶像崇拜的力量源泉是認同🧑🔬,但這種認同是“私”的認同,如何將這種“私”轉化為“公”,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朱櫟瑤的匯報🙅🏻♂️,高國希老師指出,關於詩經對當下的德育所帶來的價值的探討,既要涵蓋全面又要突出重點,不能泛泛而談。
在中共黨史專場,陳立波對李紫翔的戰後中國工業化建設觀進行了闡述與思考;郭子愉通過史料闡述了“兩年徘徊”時期中共領導人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侯雯暉闡述了梁簌溟鄉村建設理論中的國家思想;龍晨分析了海外學者對革命時期中共統一戰線研究的主要觀點;施瑩瑩將中國、資產階級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軍隊-政黨-國家”關系從歷史形成路徑上進行對比分析;魏弋凡對1927-1933間中共中央黨報在上海的發行機製進行了分析🧗🏼♂️🏊🏿♀️;張偉闡述了文革結束後上海對民族資產的落實政策工作。
針對陳立波的報告🕖,王濤老師指出論文要對史料進行評析🚶🏻➡️,並對照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發展的成功與教訓來闡述李紫翔的思想。針對郭子愉的報告👆🏽,肖存良老師指出論文用詞要有準確的史料出處,學術報告要註意與整個學位論文的銜接;針對侯雯暉的報告,楊宏雨老師指出研究人物思想要抱有理解的心態🕉,正面闡發價值;針對龍晨的報告👨🏽🔧,杜艷華老師指出論文要重點突出典型學者的觀點以及不同時段的重點問題🕠。針對施瑩瑩的報告,肖存良老師指出論文要對三種模式進行明確的界定並明析三者間的關系✴️;針對魏弋凡的報告🧙🏽♀️,楊宏雨老師指出論文要註意發行與辦報的區分,聚焦到發行路徑、發行方法上;針對張偉的報告💂🏼♂️,杜艷華老師指出論文要展現出民族資產階級落實政策的過程。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場🤳,董樹婷分析了研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的必要性,並通過梳理法國、日本🧞、俄國等地的理論與實踐歷史☔️,闡明其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關系🧔🏼;霍彥翔從陳望道有關青年論述入手🎉,詳細闡述了青年共同體更迭的理論邏輯🧜🏽♀️、推進路徑及方案歷史評價;雷瑾就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財產製度的基本要求和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國內外相關經驗,提出優化對策與建議;李亞男以雙循環為出發點🦸♂️🏆,提出雙循環的核心與著力點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構建問題,並通過雙循環的一些論調對比,闡明了雙循環的暢通路徑和意義;倪啟揚通過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橫向和縱向比較,提出新時代虛實經濟發展的實現路徑;楊茜在理清“主義”這一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概念史的方法🌻,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後的理論邏輯和歷史實踐🦧;余婧蘭對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三種典型模式進行了展示,並通過對比分析各模式的優勢與問題,提出可借鑒的具體做法;張配豪結合國家創新體系學說和產業開發平臺思想,對產業開發平臺框架下的國有資本產業進行分析,進而闡述了國有資本與私人資本在創新中的協同作用。
針對董樹婷的報告🤜🏻,郎秀雲老師指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確定選題時必須明確兩者區別,選擇合適的表述;針對霍彥翔的報告9️⃣,陳琳老師指出要把最想表達的內容體現和反映在題目中;針對雷瑾的報告,顧鈺民老師指出製度與法律相關的研究要有確切的法律依據✹,將其與現實對照,問題才能解決👏🏻;針對李亞男的報告🧖🏻♀️,顧鈺民老師指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陳琳老師指出可以將雙循環理論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個資源”結合起來分析;針對倪啟揚的報告,陳琳老師指出可以將監管融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研究中👨🦰🚵🏿;針對楊茜的報告🧏🏿,郎秀雲老師指出要從歷史的發展中去尋找我國道路發展的邏輯順序;針對余婧蘭的報告,郎秀雲老師指出研究重點應該落在為相關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針對張配豪的報告,顧鈺民老師指出研究匯報能夠將思路講清楚最重要。
此次學術報告會為同學們的論文研究方向與內容提供了新的優化思路與建議💢,深化了各位同學的認知,對推動後期具體研究工作的系統深入與展開提供了重要指導👳🏽。另悉😄,2018級碩士研究生黨建專場學術報告會將於11月24日舉行。
【撰稿人:高名珍 趙慧 管笑笑 楊寧 成麗麗】